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庆政发

  • 108423796/2023-729160
  • 庆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庆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 庆政发〔2023〕2号
  • 2023-11-27
  • 现行有效

庆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庆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11-27 来源:庆安县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号:

庆政发〔2023〕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社管委),中省县直各单位:

现将《庆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庆安县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3日

庆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

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庆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以及东北振兴和气象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能源、文旅康养四个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福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增效六项行动,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全面建设富强庆安、美丽庆安、幸福庆安,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庆安建设新局面的战略部署,为庆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庆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形成庆安气象发展新格局。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持续提升,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2%以上,关键区域天气预报精细到1公里,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人工增雨影响面积覆盖全县主要农区和林区,人工防雹保护面积覆盖全县冰雹易发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在生态保护、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等领域争创全市先进水平,初步实现气象强县建设目标。

到2035年,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气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更加深入,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精细,气象对庆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各部门相关应急预案与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衔接配套,完善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

2.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做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推进普查及区划成果在重大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灾害评估、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依法做好全县重大规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服务保障。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社管委)等基层网格化管理。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3.完善城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按照有关规划推进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强化暴雨、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城市高影响天气的实时监测,发展分区、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发展精细化城市排水、供暖气象保障、清雪气象保障服务。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完善重点地区农村雷电防护体系。

4.强化防雷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防雷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将防雷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防雷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发挥各行业部门防雷安全监管的作用。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纳入项目投资、建设审批流程。

(二)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1.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根据积温带调整,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品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气象预报预估技术,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稳产气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助力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推进庆安大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打造“庆安气候好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庆安大米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2.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调配储运、金融保险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供给,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宜居地”等气候生态品牌提供有力气象支撑。

3.加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与涉农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现代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坚持优先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庆安争创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示范县服务,为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提供气象保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点对点、个性化、直通式气象服务产品,为国家制种大县、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提供特色服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4.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强化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建立重污染天气多部门联合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应急联动,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

5.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依法开展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标准地”出让以及能源、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借助省气象局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充分利用我省气象部门具有东北卫星气象数据中心的条件,提高我县绿色低碳发展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助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6.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明确政府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制和运行投入保障机制,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保障和机动作业能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智慧作业体系,优化地面作业站点布局,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和安全作业能力。重点发展地面高安全性能火箭等新型作业装备,提高装备弹药物联网监控覆盖率,增强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保护区、林草产业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三)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推进监测精密。科学规划我县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完善气候敏感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粮食及经济作物主产区、林区等观测站网布设,健全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重点行业专业气象监测网,构建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完成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设备升级改造。持续完善气象观测质量体系,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统筹行业气象观测站网。

2.强化预报精准。大力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气候预测预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技术,推动建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业务,提高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化的预报业务体系,逐步提升“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县气候异常。

3.发展服务精细。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用。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加强气象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影响我县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基础研究,增强气象科技创新驱动业务现代化能力。优化完善以创新质量和业务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和业务能力提升激励,充分激发气象科技人才发展气象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

4.加强信息支撑。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气象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气象相关数据获取、存储、汇交、使用监管制度,提高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传输能力。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

5.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气象教育培训,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估体系,支持气象人才享受我县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对在全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气象部门和政府双重领导优势,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工作绩效管理,统筹做好资金、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工作。

(二)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三)加强法治建设。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审批要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强化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监管,避免出现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

(四)加强投入保障。加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建立完善的与气象事权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气象装备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等投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重点行业防雷安全监管的经费保障。

相关解读:《庆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